只需輕輕一點,與您一起見證數慧時空成長的每一步!
數據來源:北京數慧
2020-07-13
5205
2018年應急管理部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2018-2022)發布,要求建設統一的全國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形成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的“智慧大腦”,借助人工智能、知識圖譜、遙感監測等技術,結合自然災害風險指標評估體系,支撐自然災害普查、監測、預警、評估、救助等業務開展。2020年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國辦發〔2020〕12號),提出明確要求:通過開展第一次全國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面獲取主要災害致災信息、承災體信息和抗災減災能力。建立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能力評估指標體系,進一步以調查為基礎、評估為支撐,掌握全國和各區域的綜合風險水平,為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為了實現第一次全國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國自然災害防治區劃、全國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建立等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北京數慧結合多年在自然資源、自然災害領域的項目實踐和數據整合處理經驗,以構建“可監測、能評估、善學習、早預警”的智慧型防災減災信息化解決方案為目標,建設了自然災害普查、監測、應急指揮產品體系,可實現自然災害普查摸底、實時監測、綜合評估和防治預警、災害指揮救援等全方位業務需求。
通過風險普查,將全災種、重點隱患、承災體、減災能力以及風險評估與區劃等相關信息資源整合,涉及的數據種類多、采集面廣、質量控制冗繁、管理調度復雜,需要成體系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撐數據采集、質量管控、評估分析和成果展示等,為自然災害風險普查保駕護航。在第一次全國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基礎上,整合集成各類基礎地理數據、全國自然災害防治區劃數據、物聯網感知監測數據、衛星遙感、無人機影像等構建自然災害“一張圖”,形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基底,為自然災害摸家底、穩監測、精評估、早預警提供底圖和底數。
在自然災害一張圖的基礎上,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運用遙感AI自動化解譯技術、模型構建技術和分析評價算法,通過對區域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綜合分析,利用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指標和模型體系,實現災害發生后60秒內完成災區范圍內人口、房屋、經濟、歷史災害的損失綜合評估,并在90秒內生成評估報告,120秒內完成報告的即時推送,為災前評估風險預警、災后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及時精確的信息支撐。構建“數據 - 指標- 模型”的全災種評估模型體系;提供風險評估指標管理、分析模型快速搭建、分析結果快速展示等能力,根據用戶業務需求的變化,?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從而保證了評估分析的便捷化與精準化。
通過接入各類災害風險監測數據、遙感數據、災情數據等,應用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研究致災因子、承災體和孕災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入全過程全流程評估方法模型,實現對多源數據的展示與分析、對重大的災害及災害鏈以及國際重大災害進行風險監測,提前識別和預估。形成三大產品特色,一是自動化的智能感知設備信息接入、分析、預警能力;二是即時遙感AI,助力自然災害特征智能提取;三是及時、實時、定時化自然災害監測評估預警。
自然災害應急指揮以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知識圖譜等技術為支撐,基于自然災害災情信息、自然災害風險數據庫、災害預警信息及風險評估結果等應急信息全面匯聚、快速展現,上傳下達、協同專家會商及專題研判,建立反應靈敏、協同聯動、高效調度、科學決策的應急指揮系統,實現應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和一體化指揮作戰。
能夠基于災情信息及數字化預案實現多部門、多現場協同指揮調度;能夠基于多途徑信息接入技術獲取視頻圖像、事件信息、態勢信息、監測預警信息、應急保障信息等,輔助綜合研判和專家會商;能夠基于風險普查數據庫獲取減災物資位置、數量、能力、狀態等數據,下發調撥配送指令、分配救災款物、監督物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