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輕輕一點,與您一起見證數慧時空成長的每一步!
數據來源:北京數慧
2022-07-21
490
金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數據庫成果縮編項目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是我國進入新時代以來開展的首次自然資源本底調查,充分挖掘三調數據價值、全面推進三調數據應用共享,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明確要求。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庫成果縮編項目形成了全系列國土調查縮編數據產品,面向各級單位與社會公眾提供不同層級的數據服務。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到各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用途管制等工作中,主要成果已納入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1、研制了基于國土調查數據特點的縮編技術指標體系,填補了傳統地圖綜合規則的語義空白。工程完成了三調土地利用類型語義近似度研究,設計了地類相似度轉移矩陣,實現了簡單圖形綜合到數據內容綜合的關鍵轉變。在此基礎上編制了行業標準《國土調查數據縮編技術規范》,為專題空間信息的數字化綜合提供了標準化指引。
2、建立了知識化的縮編成果質量監控規則體系,為地理信息工程標準化設計做出了有益探索。工程設計了嚴密的業務邏輯約束,制定了同級與多級縮編互為校驗的界線控制、空間格局保持、圖面效果等近百項規則,夯實了全流程覆蓋的成果質量問題發現與管控機制。
3、采用規則控制的自動化綜合方法,突破了人工縮編作業瓶頸,實現了制圖綜合技術跨越。基于知識化的業務規則,充分利用自動化綜合軟件與自動化核查軟件開展要素綜合、接邊以及修正等工作,縮編準確率與工作效率提高了數十倍。
4、設計了數據版本異地協同監管的工程模式,提高了工程實施的數字化水平。工程將業務規則、質量規則與自動化流程技術深度融合,利用數字版本快速校驗技術,搭建并實現了不同區域物理隔離條件下數據、檢查、整改等信息的異地同步與集中監管,為國家級重大數字化工程實施積累了技術經驗。
金獎:信息化支撐下的新疆國土
調查質控體系構建及應用
調查質量是國土調查的生命,調查質量控制是關系到國土調查成敗的關鍵環節。新疆國土調查工作認真貫徹“實事求是開展調查,寧要數據真實性,不要虛假的前后一致性”的要求,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用科技賦能,把住關鍵環節,守好質量關口,通過信息化支撐,提高國土調查數據精度和工作效能,確保成果真實準確可靠。
1、高新技術的普遍應用,是新疆國土調查成果核查工作的重要亮點。首次采用優于1米遙感衛星影像,引入舉證技術,研發系列質控系統,建立并全面應用“互聯網+質控”機制,實現內外業核查、數據庫質檢等工作上下聯動、遠程對接和實時印證,調查信息“零距離”傳輸,形成了“天上看、實地查、系統管”的全方位質控體系。
2、實行全過程質量管控,采用分階段成果檢查制度,對核查成果實行全過程、全覆蓋、分階段質控,開展試點鄉鎮質檢、定期巡視、內外業抽查、成果核查、階段性檢查等關鍵節點的質控工作。同時建立“調查全過程監理+關鍵階段成果核查+最終成果數據庫質檢”機制,保障了國土調查成果質量的生命線。
3、創新質控協調機制,是國土調查質控體系的重要保障。自治區組織實施單位、質控單位和作業單位各方以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工程既定內容為共同目標。通過“三控一管一協調”(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控制、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提高國土調查質控的預見性、計劃性和指導性。
4、多種新技術靈活集成應用,是國土調查質控體系的技術支撐。基于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方法(OOAD)、AI影像/照片識別技術、質檢缺陷自動修復模型、數據質量評價模型、VCT數字水印技術、共享舉證數據庫等技術,定制質控流程,提高質控工作效率。
銀獎:鷹潭市農村集體經營性
建設用地入市管理系統項目
2019年12月19日,鷹潭市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名單,試驗的一項重點工作為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為保障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鷹潭市積極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系統建設,為實現“收得進、賣得出、用得好、分得勻”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目標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1、技術方面
采用中臺架構,確保系統結構的靈活性和可復用性。按照組件化、模塊化、服務化、構建化的技術路線,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數據服務化、數據業務化,支撐高效、高質量的應用系統建設。
采用國密算法,提升系統安全性。對數據存儲、傳輸、應用等方面采用國密算法,同時引入CA和電子簽章技術,確保電子文件的安全性、真實性、不可抵賴性。
2、應用方面
全景看地,資源狀況一目了然。結合三維空間技術,推行云上全景看地。潛在競買人無需現場踏勘,在線即可獲取任一地塊的地塊信息、航拍實景、區位優勢、周邊配套、招商政策等,用地資源更全面,政策發布更透明,獲取信息更精準。
數據支撐,監管決策科學有效。形成“用數據審查、用數據監管、用數據決策”的管理新機制,實現對集體土地開發利用全過程的監測分析,為政府科學制定發展戰略提供客觀依據。
銅獎:甘肅省國土資源“一張圖”
及綜合監管平臺建設與應用
為適應新時代自然資源建設發展需要,保障數據的現勢性和部門對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支持業務管理及決策,甘肅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與應用體系建立了數據匯交、整合、應用與服務、更新四大類23項技術標準規范;形成覆蓋全省范圍的多源、多尺度、多時態、多專題自然資源核心數據庫;構建了26類符合自然資源管理業務的統計模型;形成了“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兩大應用體系。實現了對土地“批、供、用、補、查”、礦產“勘、采、用、儲、查”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等自然資源新常態管理過程工作的全方位數據支撐、全流程業務監管、全過程決策服務。
1、關鍵技術
采用基于J2EE平臺的三層分布式應用體系架構,利用ESB、SOE、海量數據處理技術、模型化技術、地理信息搜索分析引擎,將用戶界面、業務邏輯與數據資源進行分離,實現基礎地理服務到業務應用服務的可視化配置,提升用戶對國土資源信息的平面獲取速度和立體理解效率,建立了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分離模式,突破傳統數據庫應用局限,創新了資源應用服務模式。
2、應用方面
系統自運行以來,“一張圖”已經成為甘肅省自然資源廳資源利用審批、監管的重要基礎和基本依據,形成了可看、可查、可審批、可分析的集成化胖客戶端應用體系。
綜合監管平臺為甘肅自然資源各類業務提供了統計分析、國土快報、分析報告、項目過程跟蹤、監管指標搜索分析和業務核查等監管手段,輔助了各類業務的監管。
此外,甘肅省自然資源廳數據共享能力進一步加強,為全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編制、耕地環境質量類別劃定、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和草原有害生物普查以及及時評估隴東南地區爆洪損失情況等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來源。對實現自然資源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與現代化,全面提升甘肅省級自然資源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北京數慧作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的成員單位,自成立以來,深耕自然資源領域20載,是自然資源領域標準制定的參與者、數據質量的把關者、信息工程的承擔者,多年來堅持新技術研發投入和行業業務研究,不斷為自然資源“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提供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