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輕輕一點,與您一起見證數慧時空成長的每一步!
數據來源:北京數慧
2022-08-15
497
今年6月29日,自然資源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上半年自然資源監測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圍繞自然資源部“兩統一”職責履行,在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框架下,以2021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底圖,對現行國務院審批總體規劃107個城市,細化和補充相關內容,掌握自然資源和人文地理要素的類型、面積、范圍、分布和變化等情況,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及實施監督、城市體檢評估和用途管制等國土空間治理工作。
北京數慧作為自然資源領域標準制定的參與者、數據質量的把關者、信息工程的承擔者,基于對自然資源信息模型研究與建設工作長期積累的經驗,結合城市國土空間監測的實施要求,通過梳理該項工作的總體技術路線和具體業務的開展方法,推出了北京數慧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實施方案,助力構建全國縱向聯動、橫向協調、標準統一的動態監測體系,提升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領域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方案從資料搜集與整理、遙感影像特征分析及深度學習解譯、空間信息細化與補充、相關要素更新、質量控制、監測成果分析六大環節對相關工作進行了詳細拆解和分析。
資料搜集與整理
監測工作需要搜集與整理的資料涵蓋多種數據類型,如GIS數據、CAD數據、圖件數據、表格數據、影像數據等。
可依托北京數慧“合、整、理、治”數據智理方案,通過統一規整、統一坐標,對城市國土空間監測所涉及的來自自然資源部、水利部、交通部等部門的專題資料、水網數據資料、路網數據資料等各方面數據進行匯集與梳理,形成統一對齊的數據編目與數據體系,高效完成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的標準化加工以及POI的處理。
以影像數據為例,建議優先采用國家統一提供正射糾正后的優于1米分辨率、時相為2022年6—7月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對于國家衛星遙感影像數據覆蓋不足的區域,建議利用搜集各地方2022年度優于1米航空航天遙感影像進行補充;建議各地方可以搜集部分區域最新的傾斜攝影影像數據。
空間信息細化與補充
以 2021 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底圖,以收集的資料為指引,套合最新遙感影像,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結合實地調查,確定監測對象的位置、范圍和屬性。
這部分工作需遵循三大原則:
地理國情監測的路網數據更新,主要從2020年地理國情已完成采集成果中的鐵路、公路要素層、城市道路層和鄉村道路層中,將變化的鐵路、國省縣鄉道、連接道等必要的要素以及保持交通網弧段連通所需的其他要素,在確保路網合理連通性的前提下,按照“重要性最高、距離最短、個數最少”的原則進行更新。
水網數據監測更新
可以通過遙感監測河湖岸線的位置、河流結構線,通過遙感影像和收集資料更新與水網密切相關的堤、壩、閘、排灌站、泵站、重要機井等水利工程設施,通過收集的資料獲得湖泊水質,水庫坑塘用途、容積,河流類型、通航性質、等級,以及水渠的等級、流向等屬性信息。
針對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空間信息細化與補充和相關要素更新工作,北京數慧自主研發的在線訓練與解譯系統,將人工智能賦能遙感技術,貫穿海量多源異構數據從處理分析到共享應用的全鏈路,可大幅縮短遙感圖像解譯周期。
系統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建立簡單易用的模型構建引擎,實現模型自構建
系統實現了神經網絡結構自動化設計、超參數自動化調參、遷移學習等技術,打造自動化、自學習的模型構建引擎,用戶不需要有任何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基礎,僅需上傳樣本即可進行模型自動化訓練。
2、建立語義化推薦引擎,實現“千物千面”的解譯推薦
采用知識圖譜技術將地域、地物、影像、模型等進行圖譜化,并構建語義化推薦引擎,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地物,進行最佳解譯時間、最佳解譯影像和最佳解譯模型推薦。
3、打造解譯后處理引擎,實現遙感解譯對象到行業產品的轉義
同時,通過構建行業場景下的產品內容理解、圖譜關聯、邊界處理、類型轉義等處理工藝,建立體系化的解譯對象后處理工序,實現遙感解譯對象到行業產品的適配,打通行業應用“最后一公里”。
解譯成果:房屋建筑
解譯成果:道路
解譯結果:水網
基于以在線訓練與解譯系統為代表的智能遙感服務平臺,北京數慧一直在積極開展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進出平衡”、種植屬性以及城市相關內容等方面的業務應用創新,為數字化監測提供基礎支撐,有效提高監測數據獲取、處理、分析、服務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