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發展、新聞資訊,精彩內容盡收眼底
數據來源:學習時報
2022-10-14
530
? ? ? ?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經濟的穩定發展迫切需要通過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來作支撐。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力穩經濟,以多跨場景應用為重要抓手,立足于穩增長、調結構、促集約、守紅線、筑底色和優服務,從要素整合、結構優化、功能提升、價值實現和權益保護等多個維度,不斷豐富自然資源“兩統一”履職應用場景建設,為當前穩經濟穩增長提供堅實的要素支撐與服務保障。
? ? ? ? 立足穩增長,打造“空間適配”應用場景,著力于資源供給力度和節奏的精準把握。針對當前資源要素有效整合不夠、統籌謀劃不足、數據共享不暢等問題,深化數字技術建設“空間適配”場景,數字賦能、多跨協同推動國土空間用途全生命周期管制的制度重塑,優化審批規則,再造審批流程,實現重大項目“空間適配”智能管理,實現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大提速,全力推動穩增長要素保障政策措施及時落地見效。基于“空間適配”應用場景,將更加注重建立健全資源供給引導和約束需求的調控機制以推動穩增長。從供給側發力,變需求驅動為供給引導,變被動保障為主動服務,結合宏觀經濟走勢,圍繞擴大有效投資,按照高質量、精準化、預算式,有效整合各類增量、存量和流量,科學合理安排用地用礦用海計劃,審慎靈活地把握好資源供給的力度和節奏,穩地價、穩預期,不斷提升資源有效供給能力,為穩經濟穩增長創造更加有力的要素保障。
? ? ? ? 立足調結構,打造“多規合一”應用場景,著力于空間布局重點和投向的積極引導。針對長期以來城鄉土地結構失衡、國土空間布局較為混亂、空間規劃體系不完整等突出問題,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構建“多規合一”場景,數字賦能、多跨協同推動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重構,同步匯集“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全面實現各類規劃“一張圖”上圖數線一致,協調各類規劃的空間利用需求和矛盾沖突,實現規劃共謀、藍圖共繪、底線共護、實施共管、成果共享。基于“多規合一”應用場景,將更加注重通過空間統籌和結構優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空間治理機制,推動空間資源要素向重大戰略承載地傾斜。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完善山海協作“飛地”建設規劃調整機制,加快陸海空間統籌發展,一體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和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多渠道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加快構建主體功能凸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引導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 ? ? 立足促集約,打造“節地智用”應用場景,著力于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針對當前資源要素流動不暢、配置欠佳,要素錯配、劣配、違法配、低效配等問題,通過數字技術支撐“節地智用”場景建設,驅動節約集約利用制度重塑,推進土地供應、開發、監管、評價、盤活全過程整體智治,建立批而未供土地、閑置土地、低效用地“降存控新”動態化管理,推動土地精準配置、結構優化、高效利用。基于“節地智用”應用場景,將更加注重以資源高效利用方式助力經濟行穩致遠。進一步完善以規劃與標準控制為前提、政策約束與激勵為導向、有償使用與市場配置為基礎、監管與評價考核為保障的節約集約利用長效機制。深化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廣應用,結合城市更新因地制宜提高產業用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地方規劃標準。拓展建設用地內涵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綜合效益,增加空間要素有效供給。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以更少資源消耗支撐更高質量發展。
? ? ? ? 立足守紅線,打造“耕地智保”應用場景,著力于耕地保護目標和責任的嚴格落實。針對長期以來耕地資源底數、底賬掌握不及時,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現象突出等問題,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耕地智保”場景建設,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耕地保護監管體系,結合構建“田長制”,以“人防”+“技防”的手段,暢通政府與公眾共治渠道,切實管好每一寸耕地。基于“耕地智保”應用場景,將驅動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重塑,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各項建設活動以及重大項目落地的底線要求,夯實保民生、穩經濟的根基。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實現耕地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核查、早認定、早整改的部門協同和閉環管理。穩妥實施耕地“進出平衡”,推進耕地恢復補充和布局優化。完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機制,推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建設。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 ? ? ? 立足筑底色,打造“生態修復”應用場景,著力于生態產品價值和功能的充分實現。為破解以往粗放型增長模式導致的生態本底不優、效率不高、品質不佳等問題,應加快應用數字技術推進“生態修復”場景建設,以多跨應用重塑生態修復業務鏈條,完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多跨協同機制,強化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的整體性和協同能力。基于“生態修復”應用場景,將更加注重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一體化保護修復,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推動生態優勢成為經濟優勢。深入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建立生態保護修復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放大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投資拉動效應。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良好生態環境賦能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得以充分體現。
? ? ? ? 立足優環境,打造“不動產智治”應用場景,著力于政務服務效能和水平的全面提升。針對長期以來沿用的不動產分散登記管控模式、信息集成程度低、跨部門業務環節多等問題,迫切需要應用數字技術推進“不動產智治”場景建設,采用鏈式管理,推動法院、建設、銀保監、稅務等部門數據共享,將產權相關事項流程整合再造,實現“智辦、智查、智管、智判”。基于“不動產智治”應用場景,將更加注重優化不動產網辦掌辦服務以改善營商環境、全力支持助企紓困。建立企業不動產登記綠色通道,壓縮辦理時限,提升“零跑腿”“零材料”比例,實現企業項目“交地即交證”,優化企業純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房地一體抵押聯辦機制,實現“即申請即辦”。規范開展工業項目不動產分割及分割轉讓不動產登記。通過系統重塑不動產產權管理模式,顯化資產價值,維護資源權益,充分調動和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
來源:學習時報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FLo_YDCDvKncJgaJO3-3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