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輕輕一點,與您一起見證數慧時空成長的每一步!
數據來源:數慧云腦
2023-01-04
687
隨著遙感衛星的不斷發射,遙感衛星影像數據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對地面系統獲取數據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受衛星星上器件、衛星軌道及運行姿態、天氣及大氣輻射、遙感影像傳輸、地面接收與處理、解壓縮和降位等各因素影響,不可避免產生了大量存在質量問題的影像數據。通過及時準確地對原始衛星影像進行質量檢查,可以有效節省后續數據預處理與應用有關工序的工作量,提升衛星數據的使用率。
目前,對測繪成果的檢查方式多采用人工目視檢查,即在獲取到原始衛星影像數據之后,以景為單位,利用傳統遙感圖像處理軟件打開圖像進行逐景檢查,并進行詳細的文字記錄。
依據GB/T 18316-2008《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國家標準規范,針對原始衛星影像質量檢查的需求,檢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檢查原始影像壓縮包解壓是否出錯;
(2)壓縮包解壓完成后,查看影像數據、RPC文件、XML元文件等內容是否缺失,文件是否可讀;
(3)數據能否正常打開;
(4)相鄰景影像之間的重疊是否在 4%以上,特殊情況下不少于 2%;
(5)檢查側視角是否超過 20°,平原地區可適當放寬到 25°;
(6)檢查原始影像信息是否豐富,地物是否存在丟失情況;
(7)檢查原始影像是否存在噪聲和掉線;
(8)檢查原始影像是否存亮斑(增益過度和全反射);
(9)檢查原始影像是否存在條帶現象;
(10)檢查影像、云、雪覆蓋情況,是否滿足重要關注地物無云雪覆蓋。
隨著遙感衛星影像數據空間分辨率的提高,紋理、幾何及光譜信息更加豐富,同時衛星的類型也更加多元化,數據處理能力和應用需求不斷提升。傳統的人機交互式質檢方法雖然能夠滿足基本生產要求,但效率較低,對人員專業素質要求較高,無法滿足海量數據的快速質檢和高頻次的衛星遙感監測需求。同時,對遙感影像質量缺少定量化的評估,無法對影像可利用區域和可利用程度進行定量計算,嚴重制約了影像覆蓋度計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因此,在正式開展正射影像生產任務之前,亟需進行原始衛星影像數據的全面“體檢”。那么,是否可以將各項質量檢查要求量化為具體指標,然后通過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式來完成這項工作?
面向全域衛星影像“體檢”需求,依據相關行業標準與規范,針對原始衛星影像、數字正射衛星影像和數字正射航空影像質量檢查的需求,北京數慧自主研發了影像統籌管理系統,研究和解決了遙感影像質量自動檢查關鍵技術問題,通過對影像質量評估影響因子進行分析,細化出十多種質量檢查量化指標,形成影像質量評估模型,實現對海量多源衛星遙感影像高效、快捷的自動化質量檢查。
影像質量評估影響因子分析
影像質量檢查內容
以山東省濟南市影像為例,系統中該區域60景影像數據的質檢全程僅需5分鐘,質檢結果一目了然。首先從定性評估角度,每景影像整體上被分為優、良和不合格三類。
批量質檢
其中,質量優的影像表示整景可用。即原始衛星影像不論是完整性還是圖像質量都比較好,不需要通過任何算法進行優化,也不需要裁切處理、填補。質量良的影像表示影像局部存在一些缺陷,通過把問題區域進行裁切,或者是通過一些算法進行優化,可以讓這個影像數據局部可用,或者整景可用。質量不合格的影像表示整景影像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不論通過裁切還是算法優化,均無法達到可利用程度。這些不合格的原始衛星影像數據一般不會被推薦使用,避免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的衛星原始影像參與運算,占用大量的算力資源。
再以其中一景山東省濟南市2021年12月GF2影像為例:
多光譜數據詳情
北京數慧影像統籌管理系統通過構建影像質量評估體系,為每張影像建立“體檢”單,不僅可以定性化判定影像是否可用,也可以定量化確定影像的可利用范圍和可利用程度,全方位提升問題影像數據,尤其是數量龐大的云霧影像數據的利用率和精細化利用水平。
除了上述質量檢查,北京數慧影像統籌管理系統還有哪些獨樹一幟的優勢?我們將陸續為您揭曉,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