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發展、新聞資訊,精彩內容盡收眼底
數據來源:i自然全媒體
2023-02-20
628
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宣布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面完成了普查調查、數據質檢和匯交任務,基本摸清了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了重點地區抗災能力,目前正在利用調查數據開展國家、省、市、縣四級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
2018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親自部署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建設,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作為自然災害防治的基礎性工作,被列為“九項重點工程”第一項工程。
工作開展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氣象、林草、地震等行業部門協同推進,以統一的調查底圖、統一的工作流程、統一的數據格式、統一調查時間基線,全面完成了普查調查任務。全面獲取全國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6大類23種災害致災要素數據,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產業、資源和環境等6大類27種承災體數據,政府、社會、基層家庭等3大類16種綜合減災能力數據,1978年以來年度災害和1949年以來重大災害事件調查數據,以及重點災害隱患調查數據。
其中,自然資源地質行業開展了2081個縣(區、市)地質災害風險調查,掌握了全國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數據;林草行業完成11萬多個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樣地調查,檢測實驗室樣品近80萬份;海洋行業完成1.39萬個(段)海洋承災體以及6000多處重點隱患的調查。
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此次普查具有綜合性特點,多災種綜合、致災因子和承災體調查綜合、調查和風險評估區劃綜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具有開創性。下一步將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著力完成全國評估與區劃任務,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評估與區劃系列成果,客觀認識全國和各地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和規律。二是著力做好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建設和管理運行,為普查成果應用轉化提供堅實的基礎。三是著力深化拓展普查成果運用,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建設、重要發展規劃、重點領域和各地各部門實際需求開展普查成果應用,特別是在災害監測預警、國土空間防災減災規劃等重點領域深度應用。四是著力探索常態化普查機制,以點帶面推動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向常態化轉型,持續更新核心災害要素數據,提升評估區劃精細化、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