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發展、新聞資訊,精彩內容盡收眼底
數據來源:
2020-02-13
3703
1、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構建保護有力、集約高效、監管嚴格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新格局,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二)基本原則
堅持從嚴保護
堅持底線思維
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權責一致
2、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
? ? ?(一)全面開展劃定成果核實工作
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充分運用衛星遙感和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進行全面核實,找準劃定不實、違法占用等問題,梳理問題清單,提出分類處置意見,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單元編制整改補劃方案。
? ? ? (二)全面清理劃定不實問題
對不符合要求的耕地或其他土地錯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按照“總體穩定、局部微調、量質并重”的原則,進行整改補劃,并相應對“兩區”進行調整,按法定程序修改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三)依法處置違法違規建設占用問題
對各類未經批準或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建設項目、臨時用地、農村基礎設施、設施農用地,以及人工濕地、景觀綠化工程等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責令限期恢復原種植條件。對違法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窯、建房、建墳、挖沙、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破壞永久基本農田,毀壞種植條件的,按《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四)嚴格規范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活動
按照“尊重歷史、因地制宜、農民受益、社會穩定、生態改善”的原則,對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活動有序規范引導,在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國土調查中標注實際利用情況和管理信息,強化動態監督管理。
永久基本農田不得種植楊樹、桉樹、構樹等林木,不得種植草坪、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的植物,不得種植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本通知印發前,已經種植的,由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農業生產現狀和對耕作層的影響程度組織認定,能恢復糧食作物生產的,5年內恢復;確實不能恢復的,在核實整改工作中調出永久基本農田,并按要求補劃。
3、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一)嚴格占用和補劃審查論證
一般建設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對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論證,報自然資源部用地預審;
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級以下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建設項目,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可以納入重大建設項目范圍,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辦理用地預審,并按照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
重大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要求進行補劃,并按照法定程序修改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臨時用地一般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用地、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不修建永久性建(構)筑物、經復墾能恢復原種植條件的前提下,土地使用者按法定程序申請臨時用地并編制土地復墾方案,經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可臨時占用,并在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一般不超過兩年,同時,通過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等工程技術措施,減少對耕作層的破壞……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臨時用地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通過日常檢查、年度衛片執法檢查等,及時發現并糾正臨時用地中存在的問題。
(二)處理好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的礦業權設置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戰略性礦產,區分油氣和非油氣礦產、探礦和采礦階段、露天和井下開采等情況,在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的同時,做好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非戰略性礦產,申請新設礦業權,應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其中地熱、礦泉水勘查開采,不造成永久基本農田損毀、塌陷破壞的,可申請新設礦業權。
已設礦業權與永久基本農田空間重疊的,各級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土地復墾等日常監管,允許在原礦業權范圍內辦理延續變更等登記手續。
4、統籌生態建設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一)協調安排生態建設項目
黨中央、國務院確定建設的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按有關要求調整補劃永久基本農田和修改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其他景觀公園、湖泊濕地、植樹造林、建設綠色通道和城市綠化隔離帶等人造工程,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二)妥善處理好生態退耕
對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地范圍內禁止人為活動區域的永久基本農田,經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論證確定后應逐步退出,原則上在所在縣域范圍內補劃,確實無法補劃的,在所在市域范圍內補劃;非禁止人為活動的保護區域,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
5、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
(一)開展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
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全國土地整治規劃安排,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上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
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審核,按法定程序修改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兩部”負責事中事后監管。項目完成并通過驗收后,更新完善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
(二)建立健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制度
定期對全國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水平進行全面評價并發布評價結果。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監測網絡,開展耕地質量年度調查監測成果更新。
(三)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
為提高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報批效率,做到保質保量補劃落地,在永久基本農田之外其他質量較好的耕地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未來一定時期內重大建設項目占用、生態建設等補劃永久基本農田需要,確定市縣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目標任務,負責組織驗收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方案和成果數據庫并匯交到“兩部”。
6、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監管機制
(一)構建動態監管體系
修訂《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統一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建設、補劃、管理和數據庫建設標準。完善動態監測監管系統,統一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數據庫更新和共享機制。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分別負責組織將本地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兩區”信息變化情況,通過監測監管系統匯交到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實時更新和共享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信息及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信息。結合自然資源調查、年度變更調查、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自然資源督察等,對永久基本農田數量、質量變化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實現動態管理。
(二)嚴格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制止和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行為。
各派駐地方的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局要加強監督檢查,對督察發現的違法侵占永久基本農田問題,及時向地方政府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整改,整改不力的,按規定移送有權機關追責問責。
(三)強化考核機制
按照《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要求,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情況列入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與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和耕地質量提升資金等相掛鉤。對檢查考核中發現突出問題的省份,及時公開通報,限期進行整改。
7、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根據永久基本農田現狀核實情況,按照問題清單,提出分類處置建議,編制整改補劃方案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方案,并同步開展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更新完善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報批工作;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