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發展、新聞資訊,精彩內容盡收眼底
數據來源:i自然全媒體
2022-05-09
422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表示,十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立法數量大幅度增加,法律體系日益完備,立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立法生動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立法工作體制機制更加順暢高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答記者問時,許安標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一是完善環境保護基本制度。修改環境保護法,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將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二是修改完善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推進垃圾分類,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建立長效機制。制定噪聲污染防治法,建設和諧安寧的環境。三是完善資源保護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度。修改森林法,制定濕地保護法。四是制定重要流域、特殊區域的生態保護法律。制定首部全國性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本要求。
“目前正在審議的有黃河保護法草案、黑土地保護法草案,還要制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修改海洋環境保護法。”許安標表示,生態文明領域立法任務艱巨繁重,未來將積極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立法的體系化、系統化。
“通過授權決定、改革決定保障改革先行先試依法有序進行,積累試點經驗,形成制度成果,再制定和修改完善相關法律,這是新時代立法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岳仲明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銜接,通過立法推動和保障改革走深走實、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促進公平正義、增進民生福祉。一是通過立法授權保障改革探索試驗。近十年來,一共作出了30件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涉及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30件的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確定的大部分改革任務已經完成,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二是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規定,及時予以修改。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放管服”等改革需要,加快統籌修法、“一攬子”修法工作,共作出24件打包修改的決定,涉及修改法律、修改法律問題的決定152件次。三是立法確認和鞏固重大改革成果。比如,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修改土地管理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四是立法助力更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