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發展、新聞資訊,精彩內容盡收眼底

          數慧時空 行業動態

          王廣華:以自然資源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   2022-10-14   495


          自然資源是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空間載體和能量來源。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領域,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深層次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自然資源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等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緊緊抓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積極實施以地球系統科學核心理論為支撐,以深地探測、深海極地探測、深空對地觀測為引領,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國土空間優化管控、生態保護修復技術體系為主體的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戰略,自然資源科技“上天入地”“登峰下海”,為增強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面向重大需求,加強科技攻關,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自然資源部聚焦糧食安全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面向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協調發展、海洋強國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瞄準深地、深海、空天和極地等前沿技術領域,架起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的“四梁八柱”,初步構建起自然資源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前瞻性研究,持續探索人與自然相互作用規律及對資源環境影響機理,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統一管理和系統修復實踐平臺上,不斷豐富發展地球系統科學理論。地球深部探測、資源勘查開發理論方法取得重要突破,亞洲最深大陸科學鉆井松科二井成功“入地”7018米;深部資源能源探測核心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陸地4000米深度范圍內的精細結構探測;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兩輪成功試采,實現了從勘查、開發理論到技術、工程、裝備的全過程自主創新;自主建造我國首艘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2”號,極地科考進入“雙龍探極”新時代;“蛟龍號”“潛龍二號”實現業務化勘查作業,“奮斗者”號下潛突破萬米海深,國產深海開發立體探測技術體系初步形成;全自主的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全面擔綱第三次珠峰高程測量,科技自力自強再攀新高。

          堅持應用導向,推動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激發高質量發展潛力。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在履行“兩統一”職責中堅持科技賦能,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按照“四統一”要求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上下貫通,覆蓋全域、動態更新、權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構建起新時代數字化空間治理體系框架,引領未來美麗中國建設;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堅持并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完善分行業的土地使用標準,促進城鎮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落實資源節約優先戰略,部署制定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標準,構建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技術標準體系,以資源節約集約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依托國產高分辨率、快速覆蓋的陸海衛星觀測能力和部省貫通的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充分發揮衛星遙感技術的“效率倍增器”作用,為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自然資源督察執法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手段保障;研發滑坡預警監測儀等智能設備實現實用化,在地質災害防治中守護人民群眾生命福祉;基礎測繪數據獲取和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面建成全國衛星導航定軌基準服務系統,向全社會提供厘米級實時導航定位服務,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廣泛應用于大眾消費和民生領域,十年間先后為200余次重特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提供服務保障,有力促進了現代物流、自動駕駛、共享經濟等新產業快速發展。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激活高質量發展動能。科技創新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實力。近年來,自然資源部不斷深化使命導向的科技體制改革,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實優化人才激勵機制,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松綁減負”,初步搭建起由部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等組成的高層次人才梯隊,科研人員內生動力不斷激發。以高水平科創平臺建設為抓手,持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打造跨學科、跨技術領域、跨區域、產學研用協同的自然資源高效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建強工程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1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強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讓科創平臺成為聚集優秀人才的高地和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活力動力競相迸發。

          參與全球治理,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共贏,增添高質量發展活力。科學技術具有世界性、時代性,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自然資源部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行動,參與并推動地球觀測組織(GEO)、國際大陸科學鉆探計劃(ICDP)、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等國際科技組織或計劃發展,積極發起并組織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領域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建設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推動自主海洋環境預報技術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應用,在華成功建立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中國-東盟地學信息大數據平臺等,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貢獻中國智慧。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揚科技創新精神,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激發創新潛力,強化深地探測、深海極地探測、深空對地觀測“三深引領”攻關,統籌推進科技研發、科技改革、科技人才、科技平臺“四位一體”布局,重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耕地保護、能源資源保障、國土空間規劃、災害監測防治、調查監測與智能化測繪技術建設,矢志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智慧力量。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PF-H9PjUq16-espABNRUEg

          新聞推薦

          有關自然資源,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說……
          有關自然資源,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說……

          2023-03-06

          《北京數慧自然災害普查、監測、應急指揮產品信息化解決方案》重磅發布!
          《北京數慧自然災害普查、監測、應急指揮產品信息化解決方案》重磅發布!

          2020-07-13

          北京數慧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解決方案!
          北京數慧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解決方案!

          2019-08-07

          “臨沂讀地云”平臺上線,北京數慧助力實現山東首個線上土地供應平臺
          “臨沂讀地云”平臺上線,北京數慧助力實現山東首個線上土地供應平臺

          2020-05-12

          逐夢數慧 因你而精彩,2019新員工培訓圓滿結束!
          逐夢數慧 因你而精彩,2019新員工培訓圓滿結束!

          2019-08-07

          加入數慧時空,遇見更好的自己 訪問DilT的招聘信息

          各省資源廳

          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學會協會

        1. 中國地質協會
        2. 中國測繪協會
        3.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
        4. ?北京數慧時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公司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科技園海鷹路1號 航天海鷹科技大廈1號樓2層 業務總機:010-82828028

          站長統計 京公網安備 ICP備15003860號-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安市| 和田县| 梁河县| 庆安县| 通化市| 唐海县| 昆山市| SHOW| 沙坪坝区| 克东县| 丽水市| 习水县| 会理县| 贡觉县| 灵川县| 三门峡市| 鄂州市| 安仁县| 太湖县| 高碑店市| 垣曲县| 华蓥市| 黑河市| 青河县| 广汉市| 扬中市| 梁河县| 南陵县| 富顺县| 安国市| 万州区| 景谷| 南平市| 环江| 彰武县| 巫山县| 威信县| 左贡县| 新龙县| 剑川县| 紫阳县|